



中國機電行業修煉記:以“智能制造”迎接行業轉型
中新網杭州11月4日電 (記者 方堃 李佳赟)深耕“高精尖”謀求技術創新、觸網升級激活“智造”能量、“產學研”協同化定位成功碼率……在傳統制造路徑正逐漸光環淡褪的當下,身處制造業核心領域的中國機電業一次次實現轉型升級,迎來“新的春天”。
11月2日至11月4日,2017中國機電交易博覽會在浙江杭州舉行,博覽會圍繞“智能、科技、綠色、創新”的產業發展思路,推動機電業戰略轉型;而在此次博覽會中設立的“中國智能制造機電裝備高峰論壇”上,更有眾多業內大咖學者凝聚“智造”力量,共促機電制造行業迎來轉型升級的“吐故納新”。
“中國智能制造機電裝備高峰論壇”由浙江省機電行業協會、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主辦,浙商總會新媒體委員會協辦,浙江資本與產業發展聯盟、機電之家網共同承辦。
硝煙四起:機電業借創新技術“轉身”
曾經,在中國大地此起彼伏響起的機電裝備的機器轟鳴聲,散發出中國制造的灼灼希望。但不容忽視,經過幾十年發展,中國機電行業的一些核心部件和關鍵材料仍依賴進口,高端設備的核心技術與國外差距仍舊明顯。
在中國智能制造機電裝備高峰論壇上,浙江省機電集團董事長王敏表示,中國機械工業仍然存在著“大而不全”的問題,80%的集成電路芯片制造裝備,70%的汽車制造關鍵設備,40%的大型石化裝備以及絕大部分高端精密監測設備仍依賴進口。
面對轉型硝煙,“技術立業”成為許多機電企業謀求發展的新思路。
在2017中國機電交易博覽會上,領先全球的浙大深海水體保壓取樣技術就是“科技領跑”的樣本。幾個月前,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回收在深海6300米處布放一年的SixShooter采樣器,“大海撈針”映照成現實。據浙江大學流體動力與機電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王碩介紹,SixShooter采樣器正是采用了該團隊創新研發的深海水體保壓取樣技術。
機電行業的技術創新不僅體現于“星辰大海”,小小的剝線鉗中也摩擦出創新的火花。在博覽會現場,山東省臨沂市奧林歐克工具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張運濤給記者展示了其公司去年研發并獲得專利的“拳頭”產品——尖嘴鉗式剝線鉗。他介紹道,該產品在傳統剝線鉗的基礎上改變了鉗頭工藝,做到了一把多用,不僅能用來剝切,還可以穿引線。
上至天,下至海,機電行業的技術創新無處不在。從破解全球性難題到“修煉”核心秘籍,機電之新帶來的改變由此發生“質變”。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在中國智能制造機電裝備高峰論壇上所說:“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培育‘工匠精神’。”正是憑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鉆之彌堅的技術創新,機電行業正沖破藩籬“破繭蝶變”。
產品展示
光電保護器
噸位儀
沖壓錯誤檢測裝置
下死點檢測裝置
模高指示器
新聞資訊
服務支持

地址:上海浦東新區商城路660號樂凱大廈8樓B座
電話:+86-(21)6888-9130
傳真:+86-(21)5836-1007
郵箱:sales@jtcs.cn
網站:www.cdzcqz.com
頁面版權所有?2019杰梯晞精密機電(上海)有限公司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浦東 滬ICP備案xxxxxxxx號
頁面版權所有?2019杰梯晞精密機電(上海)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9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xxxxxxxxx號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浦東